南宫28

新闻中心
新闻中心
首页 新闻中心 集团动态
集团动态

南宫28圆满完成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保障任务

2025-09-05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恢弘庄重的国之盛典,彰显着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坚定捍卫二战胜利成果,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和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携手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坚定决心。

 

简单而不失庄重,简洁而有气势,主题鲜明、细节拉满的天安门广场座椅和景观搭设是纪念大会格外引人注目的视觉内容,作为首都城市建设主力军的南宫28,承担了纪念大会现场临时观礼台、座椅、旗阵、地毯、绿地改造、地下通道口封闭、线槽、马道等要素的搭建和撤场任务,以及天安门城楼附属设施施工任务,面对空前的技术挑战,南宫28保障团队筑牢红墙意识,发扬铁军精神,以“精精益求精、万万无一失”的首善标准,诠释了善打硬仗、能办大事的责任担当,为盛典的完美呈现默默贡献了建工智慧、建工方案、建工力量。

 

诞生在红旗下,从开国大典一路走来,承担了天安门广场建筑群、天安门城楼落架重建等一系列重点标志性工程建设,自1984年开始连续9次参与天安门广场临时观礼台搭建任务的“红色工匠”——南宫28,早已将天安门广场作为主场,以当仁不让主力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第一时间集结全集团参与急难险重任务和服务保障任务的精干团队,集团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自部署,专项任务指挥部下沉一线、统筹指挥,以集团公司总承包部牵总,六建集团作为主要协作单位,其他兄弟单位密切配合、深度协同,生产、安全、调度、技术等11个工作组组建并启动,全力以赴推进专项任务各项工作。

 

更有料!

50000余个座椅“内有乾坤”

 

天安门广场2000余块临时观礼台模块、5万余个座椅的搭建及拆除是此次专项任务的重中之重。除天安门城楼及两侧的固定观礼台之外,此次临时观礼台分别搭建在天安门东西华表两侧、天安门广场国旗旗杆东西两侧以及国博北门、人民大会堂北门和天安门广场内五个区域,占地面积约2.96万平方米。

 

 

广场核心区的布置呈现三个“人”字,形成“三人为众”的概念,凸显“众志成城”的主题。观礼台上的座椅布置围绕主通道斜向外依次排开,颜色选择分别是丰饶金、城墙红和橄榄绿。相比以往,此次搭建的临时观礼台分低、中、高三种高度,前低后高呈一定坡度,让观众获得更佳的观礼视觉效果。其中,中、高区分为上下两层,最高处有6米多高,接近于两层楼。

 

“与历次搭建相比,这次模块单元数量增加了27%。”南宫28集团副总经理何海琦说,除固定观礼台之外,此次临时观礼台由钢结构观礼台和铝合金观礼台组成,共计2200多块。

 

座椅数量庞大,还要高低错落、依次排列,只有将每一个模块、每一个座椅都精准落位,才能让观礼台完美展现出设计造型,因此,每一个模块的加工、安装、拆除都要精准到毫米级别。

 

“今年,临时观礼台增加了‘线槽一体化’设计,为广场内各类线缆搭建专门‘通道’,让整体观感更加整洁有序。”项目负责人孙博介绍。所有线缆均需附着于观礼台模块内部,这使模块深化设计、加工、吊装、拆除和运输的难度陡增。

 

▲8月21日,南宫28建设者冒雨进行临时观礼台搭建。

 

项目部编制了60余份施工方案,其中仅钢结构模块搭建的作业指导书,就有200多页、3万多字,为项目精细施工提供指南。全体建设者始终保持冲锋姿态,抓好全过程安全管理,全力做好人、材、机的调配和储备工作,抓实训练环节,严格对照规定时间、规定路线、规定动作,确保各个环节和流程做到无缝衔接、高效顺畅。

 

凌晨2点的天安门广场灯火通明。观礼台施工现场,如同一处大型乐高组装现场:不同单元的模块,带着不同颜色的编号标签码得整整齐齐,吊臂悬在半空的吊车,正等着将这些“大块积木”精准拼接。

 

施工人员紧盯模块的拼接处,捏着卷尺,反复比对接缝,不放过任何一处哪怕毫厘间的错动。第三次演练前,项目团队不到48小时就让全部模块精准落位。

 

更快速!

70天完成860块钢结构观礼台加工

 

标准的、异形的钢结构模块,从今年5月开始就在台湖的加工基地内紧锣密鼓生产。运到广场正式组装前,南宫28项目团队在朝阳体育中心重复拆装模拟训练,每个模块都有唯一的编号,确保万无一失。

 

南宫28钢结构团队应用BIM技术进行模块生产加工深化,同时,配合整体任务开展场景全流程推演,将运输路线交通预测、道路导行、场地吊装、机械行走的组织管理与传统施工安装方案相结合,将生产进度计划与实施场景相结合,实现进度计划可视化展示,并引进焊接机器人,投入标准钢模块的加工生产,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生产任务最重的时候,正值盛夏酷暑,加工车间的潮湿、闷热比室外更甚。负责施工生产的尹宏,全身汗水不停地往外冒,如同“雨人”一般。“和一直在车间的师傅们相比,我这点热不算什么,我还能去样品区转转,晒晒背,去去湿气。”面对大家调侃他黑得像变了个人,他总是笑声爽朗:“晒黑好啊,黑点显瘦。”所有人从早到晚,全神贯注,顶住各种考验,仅用70天完成了所有钢结构模块的生产加工,为后期转运、演练奠定了坚实基础。 

 

6月23日至24日,北京发布高温橙色预警,这一天也是钢构件第一次转运的日子。堆放在室外的钢构件,温度最高能有70多度,负责现场吊装的人只有不停地走才不至于“烫”到脚,“我这双鞋又创‘下岗’纪录了,才穿了四天就罢工了。”负责吊带装卸的师傅说道。

 

更精确!

仅用48小时让每一个模块精准落位

 

为了呈现出最佳观礼效果,南宫28测量尖兵出动,他们的目标是“不差毫厘”。测量团队利用利用北斗定位、三维激光扫描仪、高精度全站仪等技术和数字化设备,根据图纸将广场上各个元素分为4个大区域,4000余个点位,针对不同区域制定不同的测量方案,将工作职责明确到人,确保管理、操作、检验的全过程闭环管理,最终将现场5万余个座椅和80座旗阵的落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

 

南宫28各团队忙而不乱、繁而有序地抓牢每一分、每一秒——面对安装与拆除周期极短的巨大挑战,技术团队配合钢结构团队研发钢结构模块快速、精准吊装就位技术,全力保障连续作业的同时提高钢模块安装就位精度;每一条运输线路、运输模式、车辆行驶线都制定了精确到秒的方案;四个模块单元将每个观礼台构件进行唯一标号,重复拆装模拟训练;后勤组调配各项物资,确保前方战士的补给到位。

 

8月21至22日,暴雨中,南宫28团队仅用48小时,就将观礼台860个钢结构、1364铝合金结构全部精准落位,中央红毯、旗阵等元素全部搭建完毕;仅用30分钟,拆除长安街西侧30米通道,完美完成第三次演练任务。阅兵当天,仅用15分钟完成30米通道拆除,再现速度奇迹!

 

更有序!

12小时拆除完毕

 

“5万多个座椅,要按照颜色安置在指定区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搭建和撤场无疑是一项异常艰巨的任务。但是相比于搭建,撤场时间更为紧张,难度更大。”三单元负责人燕晓嘉说到。此次拆除,要考虑到广场各项电器的断电、模块之间的“解锁”、线槽的拆除等,也要考虑管制期间吊车、叉车等机械不能进场作业的问题,中间稍有哪个环节没有协调好,整体的拆除环节就可能受到影响。

 

▲南宫28团队对临时观礼台进行拆除。

 

要完成拆除工作,二单元(即长安街南侧所有铝合金观礼台、合唱团的负责单元)这个“开关”至关重要。二单元的工作任务特殊点在于安装阶段,它是整个任务的最后一个环节,由它将广场上最后一块观礼台安装完毕,将广场区域“开关”关上,相对的,在拆除阶段,它要第一个完成所有拆除的准备工作,将广场区域“开关”打开,让所有机械设备能够进场,让所有机械及时落位,让车辆装车后及时驶离,保证后续工作顺利进行。

 

“南宫28这个单元的任务,最大的特点就是拼人,要在机械入场前,用人力把通道给其他单元‘抢’出来。”刚刚拆除完30米通道的左林涛立刻跑向合唱台附近,组织工人为第一台机械入场做好准备。最终,南宫28铁军仅用12小时圆满完成临时观礼台的拆除任务。

 

更耐久!

使用目前等级最高的SMA沥青混合料

 

从复兴门到建国门,道路铺油升级焕新,这是长安街沿线景观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8月初那几天,深夜的长安街一片忙碌。23时之前,一辆施工车辆也看不见;等23时一到,100余台装备车辆马上从场外候车区浩浩荡荡集结,依次进场施工。夜色下,工程师在施工现场推着激光平整度检测仪来回穿梭,屏幕上跳动的数字始终控制在1.2毫米以内,确保车辆驶过的每一寸路面都平稳舒适。

 

▲南宫28养护团队在长安街进行路面摊铺、碾压作业。

 

南宫28养护集团翟佳介绍,此次长安街道路维修养护,使用了目前等级最高的SMA沥青混合料,不仅抗车辙能力显著提升,使用寿命比传统材料延长20%以上。同时,该材料属于骨架密实结构,具有良好的抗滑与防水性能,确保路面坚固、密实、耐久。

 

交通导行、护栏挪移、设备进场、铣刨、清扫、乳化、摊铺、碾压、清场、护栏恢复……全套设备“一条龙”施工,短短5个小时,旧路面就彻底“改头换面”。令人惊叹的是,新铺设的路面完全看不到接缝,因为路面竖接缝都隐藏在中间隔离带下,而横接缝全都藏在路口的交通停止线下。

 

  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北京日报,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策划:南宫28党委宣传部

最新消息

南宫28不仅仅是建筑工程承包商,南宫28更致力于成为城市建设综合服务提供商。

建楼育人是南宫28的企业宗旨,南宫28努力为员工的成长与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